第329章 同道中人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笔趣阁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329章 同道中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9章 同道中人

 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329章同道中人再次看到玄武门三字,李世民表示情绪稳定。

  但是当推测出来这神龙背后主事者很可能是李旦,且李旦跟登基的李显还是兄弟,再加上知晓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后来便是玄宗。

  李世民表示情绪稳定不起来了。

  长孙皇后能清楚感觉到,夫君的手里起了一层薄汗,面色虽然看起来依旧镇定,但多半心中并不平静。

  但关于此事也不好什么,于是只能轻轻拍着夫君的手背以示安慰之意。

  房杜两人则是仔细抄录,最终杜如晦仔细看着那些未干的墨迹道:

  “与其这狄仁杰谋划通,不如其人站在大势一方。”

  房玄龄一边有条不紊的抄写一边赞同道:

  “纵容这二张代行皇权,已可见其衰颓。”

  “又遭病重,若稳朝堂局势则需从李唐遗臣和武氏勋贵其中择一。”

  而最终的情况也不需要多,至少看起来老太太和武家的仇怨反而更大了。

  这样一想杜如晦都有点同情了:

  “这武氏被这武曌以皇嗣为饵逗弄近二十年,难免生怨。”

  不过这话完杜如晦自己都摇头,武家为讨这女帝欢心处处投其所好,造枢修堂明堂,国库虚耗社稷动荡,这般下场只能是活该而已。

  房玄龄则是选择往前看,抄录告一段落之后一边动手研墨,一边悠悠道:

  “神龙政变结束武周之乱。”

  “然,恐余波将兴也。”

  隔着光幕的零言碎语想要看穿具体情况很难,但房玄龄就是凭着本能有这种感觉:

  大乱子还在后头呢。

  【关于神龙政变的细节,《旧唐书》也同样提供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法。

  武则本纪中记载,是李显亲帅羽林军入禁诛国贼二张,简单就是李显主事。

  李显的本纪记载,张柬之等大臣定策并动了禁军,诛贼之后还政于李显,李显成了从犯。

  两个法截然不同,但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史料便能拼凑出来一个大概情况。

  张柬之等五个主事大臣在政变后都因公封王,神龙政变也因此有五王之变的别名,但这五人在历史上落幕的都飞快,集体遭到李显贬黜,在神龙政变次年就死了个干净。

  张柬之以82岁高龄被判流放泷州,忧愤而死。

  崔玄暐被流放古州,途中病逝。

  余下的袁恕己、敬晖、桓彦范三人,分别流放环州、琼州、贵州,并随后都被二酷吏周利贞追上,分别用金毒、拖孝凌迟等法虐杀。

  周利贞因残杀有功,返京后被进御史中丞,成了御史台的二把手。

  一般来周利贞会被归纳为武三思的爪牙,顺带将贬杀五王的罪名也会算在武三思头上,但实际上来武三思才是跟李显穿一条裤子的。

  神龙政变成功后,复更国号的李唐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处置武家,当时朝中皆议,认为武家必贬黜,且武三思这个曾经差点当上武周太子的人必须死。

  在当时出手保下武三思性命的是张柬之,他的理由也很简单。

  为啥不杀武三思?“欲使上自诛之,以张子之威耳”

  为啥不怕武三思?“事势已去,知复奈何!”

  从张柬之的理由就可以反推,神龙政变如果是李显主谋,那根本就不需要杀人立威。

  可惜的是李显一生就突出一个不走寻常路。

  张柬之想让李显请武三思上刑场,结果李显请武三思入洞房。

  张柬之想让李显杀武三思立威,结果武三思在李显的后宫扬威。

  甚至后来李显撞见武三思和皇后的亲昵行为时不仅不怒,还“陪狎游”。

  另外下场颇为惨烈的便是李显的女婿王同皎,就是政变时将老丈人抱到马背上的那位。

  神龙政变后这个刚烈的汉子面对武三思淫乱后宫异常气愤,与友人张伸之密谋打算寻机诛杀武三思。

  只是可惜这事儿被寄宿在王同皎家中的宋之问听到,并秘密告发。

  李显倒也拎得清,毕竟王同皎不过是一个女婿而已,武三思可是朕的同道中人!

  王同皎是想诛武三思,结果被岳父定了谋反之罪处死。

  这其中宋之问比较有点法,这个告密的人在武周年间就已靠着阿谀奉承二张兄弟畅通仕途。

  神龙政变后论罪被流放泷州,但这边日子过得太苦,不过一年宋之问就悄悄逃了回来,在入洛阳城之前还写了个名句出来:

  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

  逃回洛阳后宋之问靠着友人张伸之的关系被王同皎收留,并在探听到诛杀武三思的计划后“精准”的抓住了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。

  王同皎谋反被诛。

  宋之问举报有功,免除罪责之余授鸿胪主簿之职。】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